
清明節又叫踏青節,為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。在仲春與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。它是中國傳統節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,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。在二十四個節氣中,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。
「
詩文篇
品味經典 感受時光
」

《清明夜》
唐·白居易
好風朧月清明夜,碧砌紅軒刺史家。
獨繞回廊行復歇,遙聽弦管暗看花。
【賞析】:清明節夜晚時,清風習習,月夜朦朧,用碧玉做成的欄桿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墻是刺史的府宅。獨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,遠遠的聽到弦聲,默默的欣賞花。

《清明即事》
唐·孟浩然
帝里重清明,人心自愁思。
車聲上路合,柳色東城翠。
花落草齊生,鶯飛蝶雙戲。
空堂坐相憶,酌茗聊代醉。
【賞析】: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,人們的心里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。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,東城的郊外楊柳一片青翠?;ㄩ_了草都長了出來,鳥兒在飛蝴蝶成雙成對在嬉戲。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憶往昔,以茶代酒,喝著聊著。

《清明》
唐·孫昌胤
清明暮春里,悵望北山陲。
燧火開新焰,桐花發故枝。
沈冥慚歲物,歡宴阻朋知。
不及林間鳥,遷喬并羽儀。
【賞析】:暮春三月,清明時節,我惆悵地望著城北的山邊。新取得的火種閃耀著光焰,梧桐樹的老枝頭又開滿桐花??墒俏疑钇降翢o起色,羞對年年更新的花草,也不好意思邀朋友歡聚宴飲,可嘆我還不如這些林間的飛鳥,它們自由地從一棵樹飛向另一棵樹,還時不時梳理自己的羽毛。

《清明》
宋·王禹
無花無酒過清明,興味蕭然似野僧。
昨日鄰家乞新火,曉窗分與讀書燈。
【賞析】:我是在無花可觀賞,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,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,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,一切對于我來說都顯得很淡漠,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,在清明節的一大早,就在窗前點燈,坐下來潛心讀書。

《清明日對酒》
宋·高翥(zhù)
南北山頭多墓田,清明祭掃各紛然。
紙灰飛作白蝴蝶,淚血染成紅杜鵑。
日落狐貍眠冢上,夜歸兒女笑燈前。
人生有酒須當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。
紙灰飛作白蝴蝶,淚血染成紅杜鵑。
日落狐貍眠冢上,夜歸兒女笑燈前。
人生有酒須當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。
【賞析】:清明這一天,南山北山到處都是忙于上墳祭掃的人群。焚燒的紙灰像白色的蝴蝶到處飛舞,凄慘地哭泣,如同杜鵑鳥哀啼時要吐出血來一般。黃昏時,靜寂的墳場一片荒涼,獨有狐貍躺在墳上睡覺,夜晚,上墳歸來的兒女們在燈前歡聲笑語。因此,人活著時有酒就應當飲,有福就應該享。人死之后,兒女們到墳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過陰間呢?
「
習俗篇
弘揚文化 延續傳統
」
【蕩秋千】

蕩秋千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。秋千,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。它的歷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為了避忌諱,改之為秋千。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,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,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。
【蹴鞠】

鞠是一種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內用毛塞緊。蹴鞠,就是用足去踢球。它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,相傳是黃帝發明的,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。
【踏青】

踏春又叫春游,古時叫探春、尋春等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。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。
【植樹】

清明前后,春陽照臨,春雨飛灑,種植樹苗成活率高,成長快。因此,自古以來,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。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“植樹節”,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。
【放風箏】

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。每逢清明時節,人們不僅白天放,夜間也放。過去,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,便剪斷牽線,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,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,給自己帶來好運。
【掃墓】

清明掃墓,謂之對祖先的“思時之敬”。其習俗由來已久,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,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。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后的事,到唐朝才開始盛行,并相傳至今。
「
美食篇
豐富的食俗
」
【青團】

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“漿麥草”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,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,然后開始制作團子。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,在包餡時,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。
團坯制好后,將它們入籠蒸熟,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,便大功告成了。
【艾粄(bǎn)】

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。
首先是將采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凈,放鍋中煮熟后撈起,瀝干水份,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。
然后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,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。艾草泥剁好后,用煮艾草的水,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。
接著把準備好的芝麻、眉豆、花生等餡料包進面團里,再封口捏成圓形、長形等形狀,放入鍋中隔水蒸15-20分鐘后即可出爐。
【馓子】

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。“馓子”為一油炸食品,香脆美味,古時叫“寒具”。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,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。
【暖菇包】

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。暖菇原料學名鼠曲草,又叫佛耳草,當地人稱為暖菇草。每年清明前夕,田間地頭長滿鼠曲草,毛茸茸、鮮嫩嫩的,正是采摘的好時節。
【芥菜飯】

清明時節,閩東各地無論城鄉,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。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“芥菜飯”,可以終年不長疥瘡。


整理編輯丨Jasmine
版權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,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文章觀點負責,僅在分享之意,版權屬原作者所有。如有涉及內容版權問題,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及時處理。謝謝!
【谷雨】雨生百谷,萬物
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,也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。每年2018-09-08
教師最需要什么,作為校
很多美好的稱謂是對眾多甘愿奉獻、立德樹人的教師的最高褒獎2020-06-29
攀藤向上 心如春陽——春
正如歌詞中唱的那樣“為思想插上翅膀 為理想穿上新裝 我們是2018-09-08
沈曙虹:高縣中學文化戰
沈曙虹:高縣中學文化戰略設計解析 校園文化策劃研究 2018-052020-06-28